
精打细算,国之大者在我国的财政预算体系中,存在着“四本预算”,它们就像一个国家的大账本,记录着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关系着国家发展大事和百姓民生。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四本预算之间的关系。什么是“四本预算”?在我国目前的全口径预算体系下,政府预算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构成。1. 一般公共预算(第一本账):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这是税收的钱,是财政的主体,收入支出占比都超过一半。2. 政府性基金预算(第二本账):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这是卖地的钱,收入主要来自土地出让、专项债,支出主要用于基建。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第三本账):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这是国企的钱,规模最小,收入主要来自国企利润和股息,支出用于国企经营。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第四本账):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这是保命的钱,收入源自各类保险收入,支出也主要用于养老、医疗等社保。“四本预算”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这四本预算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勾稽关系。简单来说,第二、三本账的当年盈余可以调出来补充第一本账,而第一本账通过支出来补充第四本账。具体来看: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将沉淀的政府性基金结余资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综合调配,有利于激活存量财政资源。文件规定,政府性基金预算中与一般公共预算投向类似的资金,应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作为全民所有的市场主体,其资本收益通过预算调剂机制反哺公共财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社会保险基金预算:通过“补充社保基金支出”项目,补充第四本账。2017年国务院出台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一般公共预算补充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中包含“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是指通过一般公共预算向社会保险基金拨款,即社保预算收入里的政府补贴收入。需要注意的是,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只能接受调入资金,而不能调出资金,即专款专用,只进不出。四本预算的特点和比例从支出口径看,四本账的比例大致为:55%:23%:0.6%:21%。一般公共预算作为最基本的预算,其核心特点是“赤字”,即收入小于支出是常态;而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核心特点是“以收定支”,意味着收入大于支出是常态。对于第二本账和第三本账,“收入-支出”多出来的部分,要么调到其他账本,要么自我消化。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未来改革方向目前我国四本预算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一般公共预算中非税收入占比偏高;政府性基金预算项目庞杂且边界不清;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范围界定不明确;社保基金预算中财政职责模糊;四本预算之间预算收入的割裂分布问题较为突出;预算支出的重叠交叉问题较为突出。未来改革预算体系应分阶段有序推进:短期内,调整“四本预算”收支边界,加强协调衔接;中期内,加强相关预算整合,提升财政资源统筹能力;长期内,构建两本预算体系,注重中长期可持续性。结语四本预算既保持完整独立,又相互衔接,功能互补,资金有序流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理解四本预算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把握国家财政运行的基本逻辑,也能更好地理解国家如何通过财政手段调节经济、保障民生。随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化,四本预算之间的衔接将更加顺畅,资金使用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来源:本文综合整理了财政部、经济日报等相关公开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2024最可靠的网上股票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